五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合肥國際陸港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機遇,積極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現了一年一個新臺階的快速發展,走出了一條結構優、質量好、效益高的中歐班列發展之路。
合肥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為12個中歐班列內陸主要貨源地節點城市和23個主要鐵路樞紐城市。合肥中歐班列以鐵路運輸、國際貨運為橋梁,帶動了國際貿易,帶來了產業轉型和產能轉移,促進了本地產業發展。
中歐班列開行穩中有進
線路越來越多,班次越來越密,覆蓋城市越來越廣……在合肥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中,中歐班列所占的分量頗重。近年來,鐵路、海關、國際陸港等多部門出臺各種舉措,降本增效,使得合肥中歐班列開行保持穩定、頻次不斷加密,為助推“皖貨皖運”,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提供了充足的運力保障。
過去五年,合肥中歐班列實行國際五定班列,即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在途時間穩定可控,保障班列全年、全天候安全穩定運行。開行以來截至目前,累計發運突破1700列,海鐵聯運發送超12萬個標箱,實現進出口貿易額超460億元。今年以來,在鐵路計劃異常緊張的背景下,堅持滿軸、滿載、滿負荷運行,高貨值已成為合肥中歐班列的品牌形象,今年單列貨值超千萬美元達12列,超500萬美元占比達32%。
線路站點鋪設四通八達
過去五年,合肥國際陸港加強對歐盟市場,中亞、西亞、西伯利亞地區的覆蓋,實現了二連浩特、阿拉山口等五大口岸的全線貫通,構建了多線路、多口岸、強聯動、高覆蓋的國際物流大通道。與德鐵、俄鐵、哈鐵、波蘭國家鐵路等密切合作,貫通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里和綏芬河五大鐵路出境口岸,開行中歐去回程+中亞去回程“雙線雙向”路線。
截至目前,合肥中歐班列點對點直達德俄法等14個國家,漢堡、赫爾辛基、杜爾日等52個國際節點城市,基本實現了對歐洲全覆蓋。特別是今年以來,新增4個國家、17個國際站點。
國際貨運物流提質增效
過去五年,合肥中歐班列通過優化通關時間、加快流通效率,優化中間環節,大幅縮短國際貨運時間,降低企業資金占用周期。合肥-諾伊斯班列在途時間由原來的15~16天縮至12天,合肥至赫爾辛基班列在途時間由原來的14天縮至10天。
國際陸港創新“坐商變行商”營銷模式,堅持“立足合肥、服務安徽、輻射長三角”的總體定位,先后開辟合肥中歐班列“+阜陽”“+蕪湖”“+宣城”“+黃山” 等城際定向班列,服務范圍已覆蓋全省16個市。優化“門到門”的全流程、保姆式、定制化服務,開行“江淮號”“奇瑞號”“美的號”“美菱號”“康寧號”等企業定制專列200余列,安徽企業本土化率達60%以上,切實服務本土企業走出去。
此外,依托合肥中歐班列,建設合肥國際陸港項目,積極申報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等,實現海關、口岸、國際貿易、陸港型物流樞紐等“四位一體”發展。(記者 王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