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國產新消費品牌極速興起,不僅在資本市場創造出多只獨角獸,也推動中國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升級。在新消費時代,一大批國潮新品牌正帶領中國創新型消費企業進入市場新藍海。
新消費崛起背后的品牌邏輯
在新消費時代,品牌的內在邏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傳統品牌的解構為新消費品牌提供了新機會。在社交媒體1.0時代,用戶在微信、微博、豆瓣等平臺上進行著偏中心化邏輯主導下的傳播,品牌站在舞臺中央就能有效地影響用戶對品牌的認知感。
但隨著公域流量紅利漸失,私域流量成為新的增量點,也相應地帶動社交電商崛起,KOL取代了傳統的品牌形象代言人成為消費者更傾向認可的普適性代言人。在新的流量風口下,品牌的邏輯也發生了變化,KOL的內容成為受眾對品牌的認知最主要的來源,而新一代的品牌邏輯從傳播的中心變成了傳播的內容的素材來源,成為KOL的內容支撐點。
以自嗨鍋品牌為例,在抖音、小紅書上,不少美食KOL對自嗨鍋品牌的產品進行加工改良,創造出多種創新吃法,品牌因此獲得廣泛傳播,也反哺回產品的迭代。據統計,小紅書上以自嗨鍋品牌為關鍵詞的內容超過10,000條,這為構建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提供了重要的放大器。
當前新消費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隨著標準化進一步提升,產品將會不可避免地進入同質化階段。如何從差異入手,為消費者打造與眾不同的產品將成為新消費品牌下一個階段的重要課題。
供應鏈決定產品力
現在的年輕消費者越來越需要個性化的產品,大規模制造的標準產品邏輯正面臨挑戰。在新消費浪潮下,企業核心競爭力體現在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氛圍,對市場趨勢的預判,再利用協同能力快速生產個性化商品,這對企業集成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
在工業互聯網時代,智能化的工廠體系利用信息共享提升了供應鏈的協同能力,滿足了新消費時代對于個性化產品的需求,也縮短了新品類從市調、研發、生產、鋪貨、銷售的產品周期。隨著新玩家陸續涌入新消費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頭部玩家的戰略布局也將從蠶食市占率轉移至控制供應鏈,縮短產品周期成為鑒別產品競爭力的核心標準。
未來,劇烈的市場競爭將導致產能嚴重短缺,傳統依靠代工生產的輕資產模式將受到供應鏈的嚴重制約。對此,自嗨鍋品牌正積極構建自有供應鏈、倉儲、物流體系的組件來強化自身競爭力。智能化生產系統的完善將大幅縮短企業的產品周期,讓企業的生產效率達到史無前例的驚人,供應體系優勢將成為新消費品牌形成壁壘的核心要素。
自嗨鍋的下半場
隨著新消費時代下半場的到來,行業標準化將引導品牌同質性的提升,如何強化品牌獨特性成為新消費品牌共同面對的考驗。過程中,企業必須面對品牌區隔度、供應鏈控制能力、縮短產品周期三大考驗,對此,自嗨鍋也做出了相應的戰略布局。
在品牌力方面,通過對Z世代消費者的深度洞察,自嗨鍋不僅塑造了半個娛樂圈都在吃自嗨鍋的認知,更是通過與熱門綜藝的深度合作創造了近百億的互聯網聲量,進一步夯實了消費者對自嗨鍋品牌的認知。
在產品力方面,自嗨鍋不但構建了10家自有工廠的完整體系,更是儲備了上千個產品在新品池中。不僅提升了整體的效率,單位生產成本也得到精準的控制,形成高性價比產品的競爭優勢。高協同的供應網絡縮短了新產品的上市周期,目前自嗨鍋品牌有70多個品項,并以每月8個新品的速度面對消費者。隨著供應體系的進一步發展,未來自嗨鍋品牌每月新增的品項將有望超過20個。
驗證產品力最好的指標就是于消費者的復購率,而這背后確保產品的特性以及質量的穩定是其中關鍵。為解決此問題,自嗨鍋品牌在重慶設立了輻射全國的味覺中心,在全國10座工廠里設有獨立的味覺團隊,其目的在于確保每個到達消費者手里的產品能符合統一的味覺標準,因為味覺恰恰是食物的靈魂,而更重要的是味覺是有記憶的,能夠在消費者的腦海里留下不可替代的痕跡。
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新消費的下半場,品牌即將進入短兵相接階段,靠著苦練內功積累出來的競爭優勢即將進入收獲的階段,品牌在棋盤上的下一步棋落子何方至關重要,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