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泡壞了,馬桶堵了,這樣的問題總會冷不丁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但價格不透明、沒有質保,讓很多人對僅在互聯網上留一個服務電話的維修師傅敬而遠之。
于是,打著定價透明化、售后服務完善的互聯網家庭維修平臺開始進入大眾視線,但家庭維修服務的項目、內容千變萬化,想要實現“一統江湖”并不容易。
找個靠譜師傅來沖暖氣管道不容易
供暖已經開啟半個多月了,家住鄭州市桐柏路一小區的李女士家里暖氣溫度卻一直不理想。
李女士的鄰居說暖氣管道堵塞可能造成暖氣不熱,建議她找人清洗一下暖氣水路。
李女士在同城服務的網站上查詢,倒是發現不少可以沖洗暖氣管道的公司或師傅。通過他們留下的電話,李女士詢問沖洗價格和沖洗方式,電話那頭經常語焉不詳,總說上門看看情況才能確定收費標準,沖洗的方式有的也描述不清。
服務公司這樣的態度,讓李女士不敢隨便找人上門來沖洗暖氣管道,“真是怕被宰”。之前她家空調有異味,找了師傅上門清洗,談好了100元/臺的價格,師傅拿著小噴壺和抹布就上門了,一臺掛機10分鐘就清洗完畢了。然而,清過的空調依然有味道。
后來她又通過鄰居找了另一位師傅,才知道真正的空調清洗不只是用小噴壺清理濾網和外殼,還需取出風輪,用防水罩套住電機,用水槍沖洗空調蒸發器等部件,才能真正起到除異味的效果。
家庭維修市場迅速增長
李女士遇到的困境并非個案,鄭州目前需要維修服務的家庭越來越多,其場景涵蓋了水電維修、管道疏通、防水補漏、開鎖換鎖等。
“早幾年,鄭州家政服務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母嬰、育兒等領域,目前家庭維修、清潔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前者。”鄭州市家庭服務業協會秘書長張名金說。
家庭維修、清潔服務,是大多家庭都需要的。加上近些年隨著鄭州人口的增長,社會正在步入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齡化、生活現代化階段,也促使了家庭維修、清潔的需求快速增加。
盡管互聯網的出現,讓大家無需在路邊小廣告中尋找維修工,但服務網站的信息可靠度依然不高。
維修行業是個臟活兒、累活兒,靠技術吃飯,從事維修服務的人員門檻較低,小作坊、夫妻店較多,再加上維修服務信息不對稱,導致行業內存在看人下菜式亂報價、小病大修、虛報損壞程度等情況,消費者很容易遇到無人售后、退款難等問題。
互聯網平臺嘗試行業標準化
面對越來越大的需求市場,天鵝到家、啄木鳥、萬師傅等公司深耕家庭維修行業,其服務已經深入縣鄉市場,而異業的UU跑腿等也計劃切入該領域。與此前家庭維修服務信息中介網站相比,上述平臺都在致力于服務價格的標準化、定價的透明化,以及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
今年6月,拿到新一輪融資的91暢修保,其投資方北京瑞乾新晟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人士表示,參與該項目投資就是因為91暢修保推出維修項目標準價服務商業模式。
而從業較早的啄木鳥維修,其在下單界面上就明確了上門費、拆裝費等,同時研發維修計價器,在價格方面確立了統一透明的收費標準。以廚房洗菜池維修為例,明確了漏水、取斷絲、拆卸、安裝等多項服務的費用。
然而由于維修本身的復雜性,部分特殊工藝費、玻璃開孔等服務的費用,依然需要面議。為了避免收費方面的糾紛,萬師傅在下單環節,增加了消費者對維修問題詳情描述的環節,同時師傅在上門前也會再次進行電話溝通,進一步明確服務和費用,如果消費者覺得不滿意可以申請無損退款。
此外,與純信息撮合平臺相比,多數家庭維修平臺也都設置了保修期,如果保修期內出現問題,將會有師傅免費上門進行修理。
互聯網平臺監管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人力成本,目前維修平臺基本都采用靈活用工的模式,即平臺師傅并非自有員工,而是師傅自主入駐平臺。
為保障服務質量,平臺大都宣傳對維修師傅的個人資質進行嚴格審核,并開展正規的崗前培訓體系,實施階段性考核模式,并從售后保障等多個環節來保障服務質量。但鄭州一家保潔公司人士表示,其公司不少下水道疏通、家電清潔人員,也在平臺入駐接單。其實,平臺提供的崗前培訓多通過視頻課程完成,入駐師傅也只是簡單提交身份證、個人照片、技能證件等就可以入駐,門檻并不高。
“平臺對接單師傅采取抽取傭金的方式,這樣,師傅對平臺的忠誠度其實難以保障。”上述人士說,有時候師傅接單后忙不過來,就會出現甩單給同行的情況,而這種情況隔著網絡的平臺,接受服務的消費者很難監管和鑒別,而這背后服務標準不統一、亂收費的風險也更大。
至少目前來看,盡管多個互聯網平臺介入家庭維修領域,但面對千變萬化的維修項目和維修內容,統一標準依然難以實現。這也造成家庭維修市場巨大,卻沒出現一個或多個行業巨頭,眾多創業公司涌入想要脫穎而出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