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6日從云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為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凝聚共識,云南省自然資源廳公示《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規劃意見稿指出,將加強昆明都市圈建設,以昆明中心城區為中心,覆蓋晉寧區、滇中新區、安寧市、嵩明縣、富民縣、宜良縣、尋甸縣、石林縣等區域范圍,形成一小時通勤的昆明都市圈,加快形成云南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守護國家西南生態安全,維護云南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以三江并流和邊境雨林為骨架,以九大高原湖泊、自然保護地和生態廊道為重要節點,構建“三屏兩帶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三屏”指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屏障、哀牢山無量山生態屏障、南部邊境生態屏障。“兩帶”是以金沙江為主的干熱河谷地帶、滇東滇東南石漠化地帶。“多點”指九大高原湖泊、自然保護地、重要生態廊道。
守護世界物種基因庫,加強8個生物多樣性重點區域整體保護;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推進生態廊道和節點建設,維護生態系統連通性。
8個生物多樣性重點區域和重點保護珍稀動物分布為:云嶺山脈寒溫性-暖溫性針葉林區、梅里雪山-碧羅雪山寒溫性針葉林區、高黎貢山北段溫涼性針葉林區、滇西北高原湖泊群、銅壁關熱帶雨林區、滇東南喀斯特東南季風闊葉林區、紅河濕潤雨林區、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區。
推進6條生態廊道建設:怒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迪慶-麗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元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普洱-西雙版納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滇東南水土保持廊道、滇東北-滇中水土保持廊道。
提升碳匯能力和水源涵養功能
提升碳匯能力,持續推進森林云南建設和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森林資源管理,全面推行林長制,加強滇中、滇西北高原湖泊濕地區和滇東北高山沼澤化草甸區的濕地保護。提升水源涵養的功能。強化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等干熱河谷,以及哀牢山、無量山和滇東南喀斯特山地等水土保持,加強橫斷山區大盈江和瑞麗江、高原湖泊及牛欄江上游等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水源涵養功能。
到2035年昆明都市圈
城鎮人口增加400萬人
落實國家戰略,按照“滇中崛起、沿邊開放、滇東北開發、滇西北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培育“一圈一核兩群一帶”城鎮空間格局。“一圈”指昆明都市圈,“一核”指滇中城市群,“兩群”指滇西城鎮群和滇東北城鎮群,“一帶”指沿邊城鎮帶。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達5500萬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達70%左右。
加強昆明都市圈建設,以昆明中心城區為中心,覆蓋晉寧區、滇中新區、安寧市、嵩明縣、富民縣、宜良縣、尋甸縣、石林縣、彌勒市、紅塔區、澄江市等區域范圍,形成一小時通勤的昆明都市圈,加快形成云南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到2035年昆明都市圈城鎮人口增加400萬人。打造軌道上的滇中城市群。推進昆明玉溪同城化,積極培育曲靖都市圈、紅河蒙自都市圈、楚雄都市圈。實現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要素市場、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一體化發展。(記者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