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1日消息,由中英聯合的研究團隊近日揭示了跳蚤是一類特化的蝎蛉,將蚤目降級為長翅目的一個次目。
相關研究成果于2020年12月21日發表于《古昆蟲學》(Palaeoentomology)。
現代的蝎齡?!∧瞎潘﹫D 攝
蚤目(俗稱跳蚤)屬于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是一類體型側扁,外形高度特化,并嚴格以吸血為生的全變態昆蟲。跳蚤體型很小,通常體長1—3毫米。跳蚤是外寄生昆蟲,吸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和鳥類的血液。
蚤目作為昆蟲系統演化樹上一個獨立的分支,得到了許多形態特征(側扁、無翅、具刺吸式口器、具櫛等)和生活習性等證據的支持。然而,跳蚤與其他昆蟲目之間的親緣關系一直是昆蟲系統學領域的未解之謎。
21世紀以來,隨著分子系統學和基因組測序技術的發展,跳蚤系統位置的難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2020年初,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團隊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志報道了白堊紀緬甸琥珀中具長喙的阿紐蝎蛉化石。通過對38個化石類群的54個形態特征的系統發育分析,表明長翅目是多系群,蚤目與雙翅目構成姊妹群;并認為阿紐蝎蛉的口器與跳蚤不同,不是蚤目的姊妹群。
盡管跳蚤系統位置的研究對理解寄生性行為的起源和昆蟲分類體系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相關系統學研究進展緩慢。
科研人員近日通過對開源組學數據的挖掘和深入系統發育基因組學分析,確立了吸吻類(長翅目、蚤目和雙翅目)內部的系統發育關系,揭示跳蚤是一類特化的蝎蛉,并將蚤目降級為長翅目的一個次目。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陽、黃迪穎研究團隊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古生物團隊合作,選取了現生吸吻類26個代表物種,包括長翅目所有亞目、蚤目和雙翅目,并根據此前千種昆蟲轉錄組進化(1KITE)團隊測得的轉錄組數據,調取了1478個直系同源單拷貝蛋白編碼核基因。
研究人員利用3種不同的氨基酸進化模型對3個矩陣進行了貝葉斯推演和最大似然分析來構建系統樹。所有結果一致表明吸吻類的單系性,并證明蚤目位于長翅目的內部,與現生的小蝎蛉科構成姊妹群的關系。
據介紹,系統發育基因組學的結果也為當今昆蟲系統分類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根據跳蚤位于長翅目內部的系統發育關系,研究人員正式提出蚤目應降級為蚤次目?,F生完全變態類昆蟲將從11個目減少為10個目,這項研究成果將對現生昆蟲系統分類體系具有深遠的影響。
標簽: 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