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和4月一共出口20萬袋,5月的訂單量就超過23萬袋。”近日,在柳州海關舉辦的柳州螺螄粉生產企業出口監管模式改革宣講會上,一家今年才實現出口的預包裝柳州螺螄粉生產企業,就迎來了出口訂單“爆單”,企業負責出口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原材料供應和產能問題亟待解決,不得已停止接受7月之前發貨的海外訂單。”
柳州螺螄粉第一次出口海外是2017年。由于種種原因,出口熱如同曇花一現,很快遭遇瓶頸,低迷了兩年。“2019年底,出口開始有所回暖。今年年初迎來‘井噴’,僅4月份,出口額24.5萬美元,超過了2019年全年。”柳州海關副關長劉建說,關注到柳州螺螄粉產業的發展現狀,海關方面也加快服務轉型,助推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柳州海關醞釀的柳州螺螄粉出口海關監管模式改革,也成為今年南寧海關的重點改革創新項目之一。
企業有需求,高質量發展有需要,市委、市政府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各職能部門積極行動。柳州海關通過舉辦宣講會的形式,將柳州螺螄粉出口海關監管模式改革的相關信息分享給企業。我市44家柳州螺螄粉生產企業、5家米粉生產企業及4家大米種植場相關負責人報名參加。
“以前要辦多項出口備案,跑至少3個窗口,改革后,讓數據‘跑腿’,實現一窗受理。”在宣講會現場,海關關員講解監管模式改革內容時,企業相關負責人紛紛舉起手機拍圖記錄。海關通過建立柳州螺螄粉出口企業“四合一”的備案管理模式,優化內部流程,將不同階段環節的海關收發貨人備案、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出口食品原料種植場備案及海關知識產權備案等多項備案集中到一個窗口統一受理,實現電子化報備,提高工作效率,減輕企業的負擔。
另外,海關還創新稽核查工作模式,對企業實行分類稽核查。根據風險等級進行分類差異化監管(核查),通過“線上+線下”的核查方式,大幅減少對企業的稽核查頻次。
記者注意到,此次海關監管模式改革最大的亮點是:探索建立螺螄粉大米原料備案種植場共享管理模式。這也是目前出口企業最急需的。
因為柳州螺螄粉要出口到歐盟國家及美國,要具備比出口到其他國家更高要求的資質。比如,使用的大米原料須來自海關備案的種植場。目前,柳州海關轄區備案僅有兩家大米原料種植場,遠遠不能滿足出口生產企業的需求。而柳州螺螄粉企業絕大多數處于創業期、成長期,如果要求企業都單獨進行大米原料種植場備案,企業負擔太重,會拖累發展的速度。因此,在風險分析的基礎上,海關方面建議:由我市職能部門及行業協會統一向海關申請一個具有較大規模的大米種植場備案,米粉廠可共享備案種植場的大米原料,解決出口柳州螺螄粉生產企業大米原料緊缺瓶頸問題。
目前,市商務局、市螺螄粉協會等正在積極推進該項工作。
標簽: 2019年螺螄粉出口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