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枸杞產業遭遇近兩年的‘寒潮’之后,通過推行標準化生產、促進精深加工和打造有機品牌,柴達木枸杞產業整體實現回暖向好……”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農牧局副局長楊慧清如是說。今年,海西州枸杞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百億元,較去年大幅提升,實現了產業發展穩中求進目標。
因受枸杞種植產能過剩、生產成本加大和國內枸杞產區市場擠壓,近兩年來,柴達木枸杞產業發展受到了一定影響。海西州堅持問題導向,實施多種措施積極應對,推動產業走出“谷底”,實現平穩發展、高質量發展。
品牌塑造為產業發展“推波助瀾”。打出了“盆地高原、富硒有機、綠色健康”特色牌,用好用足“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兩張名片,以區域公共品牌為引領,打造樣板市場,立足差異化的獨特賣點實施精細化營銷。對區域公共品牌枸杞產品的種植、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各環節實行全程監督,使柴達木枸杞品牌形象借助新平臺,取得新提升。
科技創新為產業發展激發活力。以院士工作站為載體,聯系知名科研院所和行業龍頭企業,開展重大課題和關鍵技術攻關,推動了枸杞產業技術研發和廣泛應用,為創建國家枸杞生產和管理行業標準體系打牢了基礎。通過加快都蘭諾木洪枸杞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進度,完善德令哈綠色生物產業園和格爾木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基礎設施,推動三大園區不斷向以枸杞精深產品加工為主導,特色突出、功能齊全、運營規范的現代化園區邁進。實施產業鏈招商戰略,引進大型龍頭企業,打造“行業旗艦”,引領枸杞加工特色向精深方向發展,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
與此同時,穩步擴大有機枸杞種植和認證規模,以健全高原有機枸杞種植和質量標準體系作為有效抓手,在首批5家枸杞種植企業獲得全國枸杞有機試點認證的基礎上,有機枸杞種植位居全國第一,占有機枸杞出口總量的94%,柴達木枸杞出口成為國際枸杞市場的主流。探索出助推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組織形式和循環產業模式,輻射帶動枸杞種植向標準化、規?;?、規范化發展,為綠色有機枸杞產品提質增效搭起了階梯。
標簽: 枸杞產業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