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揭曉:國家電網、騰訊和海爾名列三甲
2018年世界品牌實驗室《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日前在京發布。在這份基于財務數據、品牌強度和消費者行為分析的年度報告中,國家電網以4065.69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榜首。前五名依次是騰訊(4028.45億元)、海爾(3502.78億元)、工商銀行(3345.61億元)、中國人壽(3253.72億元),這些品牌已經邁進世界級品牌陣營。
報告顯示,2018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的總價值為184459.11億元,比去年增加28879.05億元,增加幅度為18.56%。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教授(RobertMundell)說,“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新技術,給品牌成長帶來新的希望。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中國品牌報告已是第15個年頭,2004年入選門檻僅為5億元,前500名品牌的平均價值為49.43億元。15年以后的2018年,入選門檻已經提高到23.52億元;而前500名品牌的平均價值高達368.92億元,增加幅度為646.35%。”一些經濟界、企業界認為,品牌價值的不斷增加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成果。
本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共有來自食品飲料、紡織服裝、文化傳媒、信息技術、家用電器等在內的25個相關行業的品牌入選。其中食品飲料業依然是入選品牌最多的行業,共有85個品牌入選,占總入選品牌數的17.00%,傳媒行業有36個品牌入選,位居總數第四。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伊利·歐菲克(ElieOfek)博士指出,經常聽到說中國品牌不受信任,或者中國生產的產品不能收取高價。然而,最盈利、最高端的產品蘋果,過去和現在都在中國生產。中國產品已經展示出世界一流的品質,他們缺乏的是品牌情感資產。若要改變外界對中國品牌的看法,首先要有優秀的產品,產品不僅僅是模仿西方領先品牌,而是要超越它們。其次,中國品牌需要征集有影響力的人士和倡導者,并讓他們接受您的品牌,因為他們受到社交媒體的尊重和關注。最后,安排一些有影響力的消費者參觀訪問中國和公司,眼見為實。
來自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營銷學教授瓊·克勞德·拉里齊(Jean-ClaudeLarreche)指出,外國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知水平,普遍落后于中國產品的質量。試圖在全球范圍內改變觀念是不可能的。所有積極的“制造”聲譽都是由獨特的領先品牌首先創造出來的,其他人則從先驅者創造的正面“制造”形象中受益。要想改變“中國制造”的形象,最好的辦法可能是把重點放在一些特定行業的少數幾個杰出的中國品牌上,并幫助他們提高在某些國家的產品質量。
來自英國牛津大學(OXFORD)賽德商學院營銷學教授斯蒂芬·沃格(StephenWoolgar)指出,在傳播層面,“中國創造”比“中國制造”好得多。使用新詞“創造”(Created)就表示要擺脫先前的舊印象,與“制造”(Made)形成鮮明的對比。推廣中國品牌,可以是國家、區域或部門層面,但獨立的第三方更具有可信度。
從傳統營銷時代,數字營銷時代,再到智能營銷時代,每一步突破想象的發展背后,都是技術迭代后的深入賦能。從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公司將越來越小,基于興趣的小規模生產和銷售將是大勢所趨,這也給品牌營銷帶來新挑戰。就當下來說,互聯網繁榮的背后,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挑戰。這時候,新技術給品牌管理帶來創新的希望。譬如,人工智能顛覆了傳統的營銷思維:品牌不再僅被視作物品,而成為了具有人格特征的實體,與人積極互動。長期研究品牌的丁海森博士這樣認為。
蒙代爾教授最后指出,技術創新,是品牌創新的支撐。技術的落伍,將導致品牌競爭優勢的喪失。美國許多高新技術企業的無形資產已超過了總資產的60%,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55%。沒有技術的創新,就如同人沒有新鮮血液一樣,品牌就不可能發展壯大。
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BrandLab)是一家國際化、專業性的品牌研究機構,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羅伯特·蒙代爾(RobertMundell)擔任主席,專家和顧問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頂級學府。(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