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高風險作業人員集中居住區正式建成交付,是機場疫情防控重要舉措,為機場“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筑起了一道“防火墻”。
將有效實現機場高風險作業人員分類閉環管理
集中居住區項目建設是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疫情防控筑起的一道“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火墻”。項目投資近800萬元,交付使用后將有效實現機場高風險作業人員分類閉環管理,實現科學、精準、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目的。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是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的樞紐機場,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的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通過項目建設,在滿足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同時,可更好地為開通運營國際航班提供服務,助力我省三地一區建設,對合肥市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重大意義。”安徽民航機場集團副總經理唐軍介紹說。
20天!再現“火神山、雷神山”建設速度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集中居住區建設項目屬于疫情防控應急保障工程。項目由承建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中建三局負責設計、采購及施工。項目于9月15日開工,9月20日完成板房基礎澆筑……10月4日完成電器和家具安裝工作。建設工期橫跨中秋國慶佳節,所有參與建設的施工人員,放棄了和親朋團聚歡度佳節的機會,土建、板房、安裝、水電等多個不同班組,日夜輪換加班加點,建設者們發揮“抗疫”精神,日夜奮戰,攻堅克難、善作善成,于10月5日完工,再現了“火神山、雷神山”建設速度。
可滿足百余人員拎包入住
集中居住區命名為“梧桐別院”,總占地面積463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853平方米,整體規劃分為居住區和輔助用房區,采用“一”字形設計,坐北朝南,南北平行布置,包括76間兩人標準間,6間單人間,共設158個床位。
每個房間配置獨立的空調系統、洗浴設施及辦公桌椅、電熱水壺、平板電視等日常生活配套,同時無線網絡信號實現全區域覆蓋,達到拎包入住的標準。輔助用房區有6間保障用房,主要包括值班室、保潔室、工具間、垃圾房等。此外,小區內還設有集中晾曬區,散步步道和鍛煉器材,滿足居住人員休閑運動需求,彰顯對居住人員的人文關懷。
那么“梧桐別院”因何得名呢?《詩經》中有“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之句,梧桐也是合肥本地代表性樹種,象征祥瑞美好。“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梧桐別院”寓意著合肥新橋國際機場作為我省“三地一區”建設的重要載體、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自然引來金鳳凰,必將為打造翅膀上的安徽增添活力與動力。